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传真

“青春午间汇” ——学校召开2025级新生辅导员座谈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建设,提升辅导员思政引领力。9月24日,我校在中山西路校区召开2025级新生辅导员座谈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劳晓芸,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李爽,副部(处)长孟丹及18名新生辅导员出席会议,共同为新生工作谋篇布局。

图为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辅导员们围绕带班情况、工作难点和痛点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度交流,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思考。有经验的辅导员结合典型案例,分享了“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网络”“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实践经验;新入职辅导员交流了角色转变期的困惑,同时表示“辅导员身份带来的责任感,让自己深刻体会到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与成就感”,并提出“做好新生前置教育,以点到面细化工作,帮助学生明晰发展目标”的工作思路;兼职辅导员同时作为专任教师代表,则从跨界视角分享心得,认为“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让自己离学生更近,更能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教学与管理协同育人提供了实践基础”。

深度交流后,李爽详细介绍了2025级新生基本情况及迎新活动整体安排,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她对辅导员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要坚持关爱学生、以生为本,深入学生宿舍、课堂了解学生需求,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二是要提升自身素养,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三是要做好职业规划,将个人成长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结合,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专业型、专家型思政工作者。

劳晓芸对本届新生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以及新生辅导员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予肯定。她强调,新生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线“主力军”,其工作的温度、深度与高度,直接决定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成效。辅导员们要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学校迎新系列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要精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生活场景,既要及时回应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显性问题”,更要关注理想信念、职业规划等“隐性需求”,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图为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劳晓芸讲话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夯实了新生思政教育的工作基础,更凝聚起辅导员队伍的育人共识。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与思政素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能,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撰稿:胡 颖

摄影:胡 颖

审核:李 爽

责编:张曼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