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动态

迎评风采巡礼·商务外语学院 | 文商并举,言行相顾,培养复合型国际商务外语人才

编者按:上海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弘扬“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精神,秉承“以商立校、应用为本”办学理念,锚定“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现代商贸环境的商科应用型人才,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为展示立德树人成效,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学校推出审核评估系列专题,将持续分享学校及各教学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成效,以飨师生。

文商并举,言行相顾,培养复合型国际商务外语人才

商务外语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以商立校、应用为本”办学理念,努力培养“精语言、通国别、晓商务”复合型国际商务外语人才,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商务+科技”三维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面向国际,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学院简介

学院下设商务英语系与东亚语言文化系,开设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三个本科专业,构建了以商务为核心、以语言为基础、以科技为赋能的多语种专业布局。学院拥有一支学术素养底蕴扎实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3%,80%的教师具备海外留学或访学经验。近年来,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求,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内涵升级。通过整合原日语系和朝鲜语系,成立东亚语言文化系,强化了区域国别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商务英语专业则在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深度融合跨境电商、数字营销等新业态内容,积极推动传统外语专业向“新文科”转型。2024年底,学院前瞻性地布局微专业建设,设立了“AI+高新科技韩语”、“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数智日语与商务应用”等前沿方向,旨在增强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与未来行业适应性。

二、党建工作成果:思政革新赋能育才,育人环境清晏和美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党建+”工作体系,创新打造“译语经典话中国”党建育人品牌,通过开展“外语文化节”“双语研习班”“今天我主播”“中外青年商领论坛”“暖心助苗”等特色系列活动,推动党建与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等深度融合,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强化理论学习、选树先进典型、健全考评机制,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近年来,学院获评校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创建单位,教师党支部工作案例入选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基层党建创新实践案例,学生党支部获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立项培育。

图为“遇见匠心,触摸非遗”中外青年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图为“文化织梦,世界传声”  中外师生多语种诵读活动

微信图片_20251020210031.jpg

图为“世界非遗荟萃,中华风情绽放”中外文化体验活动

图为首届中外青年商领论坛

三、教育教学成果

(一)构建课程体系,理实深度融合

学院系统构建“基础语言+商务实务+科技赋能”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理论实践深度融合、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有机贯通。各专业在夯实《基础朝鲜语》、《高级日语》、《综合商务英语》等核心课程的同时,大胆引入《AI+商务日语》、《AI辅助朝鲜语翻译实训》、《人工智能与语言模型》等一批前沿课程,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科技元素深度融入外语教学各环节。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已建成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多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重点课程以及校级精品课程在内的优质课程群,《商务英语视听说教程》入选“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荐名单。大力建设智慧教学环境,依托iTEST智能测评云平台、ISmart外语资源平台、日韩文化体验室、外语情景实验室和多功能语音室等设施,持续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交互式、智能化学习体验空间。

图为学生体验韩国饮食文化

图为“今天我主播”Myradio工作室采访现场

图为市级及以上课程建设项目一览表

(二)深化教学改革,健全育人机制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广泛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商务场景模拟、跨文化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有效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商务实战素养。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构建了“课堂实训+虚拟仿真+校外实践+创新创业”四维联动的育人机制,与科大讯飞、策马翻译、上海外服集团等3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年均覆盖学生超90%。近年来,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第36届日语才能大赛、“郑芝溶杯”韩国语写作比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中屡创佳绩,累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0余项。

图为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获奖证书

图为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外语水平能力大赛获奖证书

(三)完善师资结构,教研良性互动

学院重视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依托“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中心、商务翻译研究中心、东亚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激励教师在语言类型学、对比语言学、区域国别研究、课程思政等领域开展深耕研究。聚焦教学质量与课程思政建设双核心,构建“教学观摩—竞赛—评优”全链条提升机制,近三年成效显著。教学能力提升方面,3人获评校级“教学标兵”、2人获评校级“青年教学标兵”,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累计获奖6项;1人在2025年“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上海赛区斩获二等奖。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教师在2023-2025年全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及外研社“教学之星”课程思政专项赛中屡获殊荣,累计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多项,优质成果的示范效应持续辐射,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持续强化师资与科研建设,通过“走出去”与“强内功”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形成“育人”与“科研”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师资建设上,累计组织420人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修提升专业能力,进一步夯实教师队伍的学术功底与科研潜力,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部。

图为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做客上商大讲堂讲座现场

图为学院开展“博语沙龙”第一期

图为部分教师科研项目一览表

图为教师部分专著、译著一览表

(四)深化国际合作,对接海外资源

学院积极拓展并深化国际合作网络,与韩国新罗大学、延世大学、日本拓殖大学、北陆大学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国高校建立了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常态化开展交换生、短期语言研修、暑期项目、专业实习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学生交流项目。为强化国际化办学特色,学院现有4名外籍教师,充分发挥海外师资在语言教学、文化传播及专业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开设贴近国际语境的口语课程、多元文化课程与国际化专业课程,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与国际接轨;积极依托外籍教师资源打造常态化“外语角”活动,以主题讨论、文化分享、情景对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沉浸式语言交流平台,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国际视野,让国际化教育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近年来,年均派出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近20人次,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学院还注重深度对接并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切实营造 “课内外联动”的国际化校园氛围,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

图为举办“中韩关系的回顾与发展望”专题讲座

图为新罗大学交流访谈及合影留念

面向未来,商务外语学院将继续秉持“融通中外、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紧跟数智经济时代步伐,持续深化“语言+商务+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专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商务外语人才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新的华章。

来源:商务外语学院